两年前,我和几位画友,在画了几张园林写生之后,晚上我们在一家酒店将作品摊开总结一天的劳动。突然间,我们共生了一个念头,与园结缘。在作品中我们也发现了 “与园结缘”的诸多证据,谈论间,逐步让我们的思想回到了思绪的尽头。几番讨论下来,我们也找到了创作园林作品的相配的词汇“园之缘”。
一.因地制宜,妙造园林
人类的造园史几乎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史和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追求。从殷商开始,园林就以最初的形式“囿”所呈现。“囿”是大片的自然景观与少量的人工建筑共同构成。秦汉时期,已开始逐渐有了宫苑和私家园林之分。唐宋时期,园林逐步发展成熟,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流行,对中国造园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宫苑,特别是以江南为主的私家园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明清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于苏州、扬州、无锡、上海、杭州、南京、常熟、嘉兴、吴兴一代。
当社会生活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追求之后,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人们将视野更多的投向大千世界,并从中寻找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孕育而生。这种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山水诗画以及山水画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国园林的审美情趣。而园林创作也正是文人、画家、工匠,以及造园主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追求的共同结晶。中国诗、画、园,在表现艺术规律上的共性,使得中国园林在其审美情趣上与诗画同源。即将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有机结合。置造园者“我”于自然境界之中。
因地制宜,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智慧之一。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取自然景色之长,以自然山水之利为我之用。而造园的“我之用”,又是文人、画家、工匠、及造园主归纳自然山水之形色及形成之规律,作为其艺术创作的依据。将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贯穿于园林之中。正所谓元代邓宇志把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钟山川之秀,而复发其秀于山川”。其“钟”是指山川之气象,其“秀”是指山川气象给予人们的滋养。于是创造者胸怀大千世界,情景交融的创作。园中便呈现出了悠然野逸,恬静真趣。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林中流出,流至阁下隐去,阁之另端,便是清水的出口,流水、翠岗、小阁、秀石、桥影,以流动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饱含了造园者“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诗句)的意境与无限情怀。
园中开凿的水体便是纳自然界的溪、河、涧、泉、瀑,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园中举殿、建堂、修馆、立亭、筑台,均能与山水花木有机编织,成为园中和谐之境。园中的各式长廊又像纽带,又将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自然贯穿为一体。随宜点缀的芭蕉、假山、翠竹,将园中各处顿成绝妙小景。
二.山水为主,整体营造
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与认知,不仅在于对自然山水的崇尚与敬畏,更在于能将这种自然山水的整体之妙造与应用在园林之中。这是我们在认识自然之美以及对这种美的认知的一个重要的飞跃。在园林中步移景换,景随人行,便是人们对于自然山水之美的总体把握的写照。《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石涛对山水之美就有其系统和整体的判断,“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面,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潜伏……尽其灵而足其神”。石涛之意也可以从他对于画理之论中看的更加清晰: “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
将自然山水看成一个整体,并将这种整体有机的与造园之思想构成新的整体,这对于中国园林的创作带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自然之美是自然界中诸多因素构建而成,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并组合成赏心悦目的美的境界。这种组合绝非是某种固定的格式,而正因为这种不固定的形式使自然之美千变万化。中国园林也正是将这种千变万化得于心源,营造于园。
三.山水画境,以形写神
园林的意境比直观园林之景象更为深刻,它是通过我们目所及的“形”,去领略形之外的“神”,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握园林之美的基本特征,即所谓“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感悟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与审美内涵,在园中才可以真正体悟其“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园之意境。在造型艺术中,形与神是造型的两个基本要素。在表现的过程中,我们已深刻的领会到仅以呈现物象的形,并不能真正呈现物象的美。只求形,而神不随,便无法获得物象的内在特征。这里我们所谈到的神是指事物的天趣、神采、真魄与神韵。中国的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创作十分了解诗画与现实生活相比其任何美的形象本身都是很有局限的。艺术作品非得有神形结合,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诗画中的这种审美观,给中国园林的创作提供了审美的依据。园林不仅仅是可视的形式之美,它更是有深层次的意境之美。我们观赏园林,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园林,更在于园林的意境之美。明代高濂的《燕闲清赏鉴》中,将艺术家所追求的意趣分为天趣、物趣、人趣,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关系以人趣求物趣,并从物趣中展示出天趣。使园林在造物中以人趣,物趣达到天趣。使之成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四.园之缘
我们画园林, 与园结缘, 力图探究先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认识, 这种认知开拓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新境界。 并由此为依托筑造安适的现实生活与雅致的精神境界相结合的载体——园林的诞生。我们试图从造园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山水画家张璪)的百年园林中,体会其“中得心源”的路径。百年前造园者心中的理想蓝图经过时间的历练,今天已经成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尽可以完整的体会当年艺术家们“移天缩地在君怀”(康熙诗)的审美追求与意境。
一年多来,我们以园之缘为题,画了冬之园、春之园、夏之园和秋之园。各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作为艺术载体,园林倾注了营造者的主观意志,审美情趣,和国人崇尚自然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展现。现在我们将我们所画的部分园之缘作品呈现给大家,其表达我们对中国园林即中国传统审美和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敬畏,也展现了我们试图通过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探寻“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省水彩画家主席
周 刚
2013年11月10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